热门搜索: 普洱茶批发 云南普洱茶批发 宏山茶业 普洱茶加盟 普洱茶代理

首页 > 新闻中心 > 普洱茶文化 >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作品译文(全文)

返回列表 来源: 浏览:3285次  发布日期:2017-10-10 字体:【

序(点击阅读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原文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大地上生长万物是为了满足人们活的需求。万物种类各一,稻谷栗米用来充饥,蚕丝棉麻用来御寒,常人和小孩都知道这些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不论年景好坏,都要生产。至于茶,它凝聚了闽瓯山川的灵秀气韵,寄寓着美好的禀性。饮着茶,驱除了心灵的郁结,荡涤了心中的愁闷。茶带给人们清闲而平和的感受,这种妙处就是平常人和妇孺之流所能领会的了。牋饮茶时,内心淡泊、纯和,气质高雅,意态宁静。这谅不是那种举止慌乱,手足无措的人能够消受得起的情趣。我在大宋建朝之初,每年专门派使者在建溪一带焙制茶叶进贡,“龙团”、“凤饼”等茶名冠天下,而壑源的珍品也从此繁盛。延至今日,百废俱兴,天下安定,君臣勤勉治国,有幸造就了无为而治的升平盛世。

官宦、富商和平民都沐浴着朝廷的恩泽,受到道德教化的熏陶,社会上风行高雅,盛行饮茶、品茗风气。所以近年来,茶叶采摘越发精细,制作工艺越发精巧,茶的品质等弟越发高中,烹水点茶的技艺越发高妙,无不达到空前境地。事物兴盛或衰败固然取决于时运,但是也和世道时局盛衰相关联。如果时局动荡,人心慌乱,百姓劳累病苦,日常生活所需还要疲于奔命,为衣食温饱忧患,谁还会闲心考虑饮茶这等雅事呢?现如今,世代相承太平无事,人们生活安适和乐,物质充裕,那些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长期以来就已经很充足,到处丢弃,而天下知识分子,一心向往清静、高雅,大家争先恐后地追求着闲静、雅致的生活,人们无不醉心于金石音乐,品评新茶。人们争相比较茶筐包装的精巧,争着品评判别茶叶的高下。即使是不读书,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也不会以收藏茶叶为羞耻之事,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盛世的情趣和时尚啊!唉!在极其太平的时代,岂止是人尽其才,就是那些灵秀的草本也能物尽其用啊!我偶尔清闲无事,在研究中体会到茶事的精深微妙,领会了其中的奥妙,又担心后人不知利弊,所以叙述茶事的本末,分为十二篇,命名为《茶论》。

产地

种植茶树的发点,如果是山崖,一定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南坡,如果是园子,一定要选择阴凉的地点。岩石性寒,茶叶生长受到抵制,叶片就瘦小,茶味就淡薄,因此必须借助和暖的阳光来促进生长;而土质肥沃的茶园,茶叶长得又大又快又容易脱落,茶味就会显得过于强烈、放荡,因此必须选择在阴凉处开辟茶园,以调控茶的生长。阴阳相济、和谐,才能生长出最好的茶。

天时

茶工在惊蛰时节开始制茶,首先要考虑的是天气因素;惊蛰时节,天气微寒,花草逐渐生长。茶树的枝叶生长舒展而快速,茶工就能够从容摘茶、制作,所以制作出来的茶叶色味俱佳。如果天气晴朗闷热,芽叶猛长,无形之中催促着茶工,急迫导致采摘和制作的粗糙。由于时间紧迫,有的茶蒸了来不及压榨,压榨后又来不及研碎,研碎后又来不及制成茶饼,致使茶黄存留于茶叶中,这种茶叶的色味又损失过半。所以,茶工们视天气晴好为幸事。

采择

采茶要在黎明时分,太阳一出来就应停止。采摘时用指甲掐断茶芽,不能用手指搓揉,因为担心手气和汗水熏染浸渍,茶叶就不新鲜洁净了。所以,茶工采茶时大多随身携带刚从井中汲取的清水,采下茶芽随即投入水中。凡是如雀舌、谷粒形状的茶芽都被视为“斗品”极品,一枪一旗即一芽一叶的称为“拣芽”,也称“中芽”,一枪二旗即一芽两叶的又次一等,其余的都发球下等茶叶。有些茶树刚萌芽时,会长出两叶抱生的茶芽,称为“百合”,采下之后则会留下茶芽的蒂头,称为“乌蒂”。拣选茶叶时,如果不除去“百合”就影响茶叶的味道,如果不除去“乌蒂”就会影响茶叶的色泽。

蒸压

茶的好坏,关键在于蒸茶、压榨、过黄得当。如果蒸得太生,那芽叶就滑溜,茶的颜色青而味太浓烈;蒸得过熟,那芽叶就烂熟了,所以茶的颜色赤红而不易凝聚。如果压榨的时间过长,茶的精气消尽,味道就淡薄;压榨的程度不足,茶的颜色暗淡而味道苦茶涩。蒸芽要蒸得恰到好处而香气浓郁,压黄只要把水汁榨尽就马上停止。这样,制茶的功夫,就十得七八了。

制造

芽叶一定要洗净,制茶器具也一定要清洗干净,蒸茶、压茶一定要恰到好处,研茶一定要研熟,烘焙的火一定要恰好。饮茶时,茶中有小沙尘,那就是清洗得不够细致啊;茶叶的纹理干燥、发红,那就是烘焙火候过了啊。制茶时,先要考虑日照过长短,均衡用工,规定采择数量,一天内制成茶。否则,茶青一过夜就影响颜色和味道了。

鉴辩

茶饼模样、风采各不相同,就好像人的一张张脸。调出的茶膏稀的,茶饼的表层有皱褶花纹;茶膏稠的,茶饼的纹理细密而质地坚实;当天制成的茶饼,颜色青紫;过一夜制成的,颜色就会暗淡发黑。有的茶饼肥厚、蕴藉,犹如红蜡。茶末虽是白色的,但一经开水冲泡,颜色就会发黄;有的茶饼细密犹如苍玉,茶末虽是灰色的,但一经开水冲泡,颜色却更加洁白。有的茶饼光彩外露可内里错暗,有的茶饼内里鲜明可表面地显得质朴。茶饼的模样风采各异,很难一概谰说。简要地说,茶饼颜色晶莹透彻而不杂乱,质地紧密而不浮华,拿在手里坚实,用茶碾碾时铿然有声,说明是茶中精品。有些茶饼的品级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只能是意会心领。有些贪图暴利的茶人,购买外焙的白茶芽,冒充北苑的茶,有的碾碎已制成的茶饼,换上北苑的茶模。虽然茶饼的名字和制造方法非常相似,可茶饼的表层纹理色泽,怎能逃过鉴赏家的眼睛呢。

白茶

白茶自成一种,与一般的茶不一样,它的枝条舒展,叶子晶莹剔透。在山崖的丛林之间,偶然生长出来,不是人力可以得到。有这茶树的不过四五家,每家的白茶树不过一二株,每年制造的茶饼不过两三銙。这茶的茶芽不多,特别难以蒸青烘焙,汤火一不得当,就已变成一般的茶了。白茶,必须精心细致地制造,得当地运作制作方法。这样,制出的茶饼就表里透彻,好像美玉包藏在璞石之中,是别的品种无与伦比的。浅焙也做这样的茶,但品格远远不及。

罗碾

罗,即茶筛,用来筛碾好的茶末;碾,即茶碾,用来碾茶饼的。茶碾银制的最好,其次是熟铁的。而没有经过挑选打磨的生铁制成的茶碾,有时有黑屑藏在缝隙、凹处,会严重影响茶的色泽。大凡茶碾的规模,碾槽要制作得深峻,碾轮要税利而薄。槽深峻,那么槽底就平直,碾茶时,茶叶容易聚集在槽底,碾出的茶末就粗细均匀;碾轮税利而薄,在槽中运行时不会撞击槽面发出声响。茶筛的底面要细密,筛底要绷得紧,这样做筛底的绢才不易被堵死而容易透气。碾茶一定要有力、快速,碾的时间不能太久,否则,碾铁会损害茶的色泽。筛茶用力一定要轻,持筛要平稳,不要怕筛的次数多,只求不损耗茶末。只有经两次罗筛的茶末,加入沸水才会轻盈泛起,茶面如粥面般凝结有光泽,茶邓才能完全表现出来

盏,即茶盏,以青黑色釉面为贵,尤其以黑釉上有兔毫般细密的白色斑纹为上品。用这样的盏斗茶,看重的是它保温性能好,容易衬托出茶的光彩色泽。盂底一定要稍深面积微宽,盏底深,便于茶即时生发,而且容易翻出白色汤花;盏底宽,那么,在使用茶筅搅拂茶汤时不妨碍用力击拂。当然,还必须根据茶量的多少,选择大小适宜的茶盏。茶盏高茶量少,就会掩盖茶的色泽,茶量多茶盏小,茶就不能充分地吸收沸水。只有茶盏温热,茶才能即时生发,持久耐泡。

筅,即茶筅,以竹丝结成束,形状像扫帚,用来调拂茶汤的。茶筅要用苍劲年壮的竹子做成。茶筅的干要厚重,竹束要疏朗有劲。竹束的根部要壮实而末梢一定要细,竹束应当像剑身的样子。茶筅的干厚重,握着就好用力而且远转自如。竹束疏朗有劲像剑锋,那么搅拌拂茶汤时,即使用力过猛也不会产生浮沫。

瓶,即茶壶,用来注沸水的。茶壶最好是用金、银做成的。壶的大小规格,应当适宜。注水是否得当,关键看茶壶的口、嘴及其太小和形状。壶嘴的口稍大并且曲度恰当自如。那么注入茶盏的沸水,力度紧密而又不会散开;壶嘴的末端要是圆小而尖,那么,当注入茶盏的沸水力度紧密,茶就生发得快而适中又有节制;壶嘴不滴水,汤面就不会破碎。

杓,即量沸水用的水勺。水勺的大小,应当以能盛一盏水为量,如果超过了一盏的容量,那剩下的沸水就一定要倒回去;如果不足一盏的量,那就一定要再舀来补上。勺里的沸水倾倒的次数多了,茶水一定就凉了些

水以清、轻、甘、洁为美。水质轻、水味甘甜是水的自然本性,只有这最难得。古人品水,虽然说以镇江中泠泉水、无锡惠山泉水为上品,可是人们离那有远有近,不方便随意取得。其实,只要取清洁的山中泉水就好了。其次,可取人们常常汲取的井水。至于那江河的水,因有鱼鳖的腥味,泥泞的污浊,即使是质轻味甜也不可取用。用于冲茶的沸水,以沸水中接连跳出一连串的鱼目、蟹眼一样的水花为准则。如果水沸腾的时间过长,就要往里加些新水,放在火上再烧一小会儿后使用。

点,即点茶,把茶瓶里的沸水注入茶盏。点茶的方法不尽相同。要先往茶盏中的茶末加少许的水。搅动调和成像溶胶一样的茶膏,过了片刻,然后把沸水注入茶盏,用筅搅拌。如果手重筅轻,茶汤中没有出现粟纹、蟹眼形状的汤花,这叫做“静面点”。大概因为击拂不用力,茶不能立即生发,沸水和茶膏还没有融合,又再增添沸水,这样,茶的色泽还没有完全焕发出来,茶末的英华层层散开,茶就不能及时泡开了。有的随着沸水注入,不断的击拂茶汤,手笔都用力较重。这时茶面上漂浮着立纹,这叫做“一发点”。大妈因为水调得太久,指腕搅动得不够娴熟连贯,茶面不能像粥面一样凝结而有光泽,而茶的力道已安全散尽,茶面虽然泛起了云雾,可容易生出水脚。

而深谙点茶奥妙的人,就会根据茶末的多少注入沸水,将茶膏调得像融化的胶汁。

首先,他们环绕茶盏的边沿往里加水,不让沸水直冲茶末,要想使注入的沸水力势不太猛,就要用筅先搅动茶膏,再渐渐加力击拂。手的动作轻,筅的力度重,手指绕着手腕旋转,将茶汤上下搅拌得透彻,就像发酵的酵母在面上慢慢发起一样。汤花有的像稀疏的星星,有的像皓洁的圆月,光彩灿烂地从茶面上生发出来。这时点茶的功夫已到位了。

第二次注水要从茶面上注入,先要绕茶面注入细线一样的一圈,接着,一边急速注水急速提瓶,茶面纹丝不动,一边用力击拂,茶的色泽渐渐舒展开,茶面上泛起错落有致的珠玑似的汤花。

第三次注水要多,像先前那样击拂,击拂得轻而均匀,围绕着盏心,顺着同一个圆环回旋反复击拂,直到盏里的茶汤里外透明,粟纹、蟹眼似的汤花泛起凝结,错落地生起,这时茶的色泽已十得六七了。

第四次注水要少,筅搅动的幅度要宽,速度要慢,这时茶的清真华彩已焕发出来,云雾渐渐从茶面生起。

第五次注水可以稍微不受约束,搅动筅要轻松、均匀、透彻,如果茶还没有完全生发,就用力击拂使它生发出来;如果已尼生发,就用筅轻轻拂动使茶面收敛凝聚。如果茶面上结成云雾,结成雪花,这时花色已全部呈现出来。

第六次注水是要看茶的立作状态。茶面上乳点突出凝结,只要用缓慢地环绕茶面拂动就可以了第七次注水是要分辨茶的轻重清浊。观察茶汤稀稠是滞适中,好了就可以停止了。这里茶面上细乳如云雾汹涌,好像要溢出茶盏腾起,在盏的周围回旋不动,叫做“咬盏”。应当慢慢品尝那轻灵、清浮、醇和的茶水,《桐君录》中说:“茶的上面有一层浓厚浮沫,喝了它对人的身体特别有益。即使喝得很多也不为过量。

茶以味为上。香、甜、重、滑,是茶的全味,只有北苑、壑源的茶中珍品才兼有这四种真味。如果茶的味道醇厚可茶劲不足,原因是制茶蒸茶、压榨得太久了。茶枪即茶芽是枝条刚开始生长时萌生的,木性酸,茶芽过长,那茶的味道一开始是甘甜醇厚的,可最后却有些涩。茶旗则是刚刚展开的嫩叶,叶的味道苦,旗长得太老,那茶的味道一开始时留有苦味,可喝到最后反而觉得甘甜。芽夸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至于那茶中的极品,原真的香味,灵秀的味道,自然不同一般。

茶有原真的香气,不是龙脑、麝香这类的名贵香料可相癖美。想要得此真香,一定要把茶叶蒸到熟透再压榨,直到汁水压榨干了再细细地研磨,研细之后才可制成茶饼。这样造出的茶就具备了和美的气韵,新茶入盏即清香四溢,犹如秋气一般清楚怡人。如果蒸茶时蒸气中夹杂有桃仁之类的异味,那茶味就酸烈难闻了。

嗅尽茶香,再观茶色。点茶时,茶汤的颜色以纯白色为上等真品,青白色的就差了一等,灰白色的更次,黄白色的又在此之下了。采茶、制茶,上得天时,下尽人力,茶色必然是纯白色的。如果天气暴热,茶芽肆意疯长,采茶、制茶不能及时完成,长时积压,即便是纯白色的茶也会变黄了。如果蒸、压得稍微生了些,茶色就显青白;而蒸、压得过熟又显出灰白色,如果茶汁压榨得不够干净,那茶色就青暗;烘茶时焙火太旺,那茶色就会昏暗发红。

藏焙

焙茶是极有讲究的。如果茶烘烤的次数多了,茶饼表面就显得干燥,香气锐减;若烘烤不足,又茶色驳杂,香味散尽。因此须在新芽初生时,即加以烘烤,除去水陆风湿之气。烘烤时要在炉子里放上熟火,用死灰掩盖七分火,露出三分火,这三分露火也要用轻灰稀疏地覆盖起来。过了许久就将焙蒌放在炉上,用来逼散篓中的潮气,然后把茶芽均匀地摆列在焙篓里,一定要让焙篓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烘到,避免有的茶因被遮蔽而烘烤不完全。焙得正到火候时就赶快把露火全部用死灰覆盖起来。用火的多少根据焙篓的大小增减。把手伸到焙炉中,以火气虽热却不至于烫手为宜,常常用手摸一摸茶芽。芽即使很热也没有什么妨害,要让那火力把茶芽整体都烘烤得透彻才好。有人说,焙火的热度如果只达到人的体温,只能使茶表皮干燥罢了。而茶体内的湿润之气并未烘尽,那就再烘烤一次。茶焙完之后,就密土封在用了很久的竹制漆器中保存起来。天阴潮湿的时候不可开封,到年终再焙一次,茶色依然如新。

品名

茶已制成,则须冠以美名。名茶皆因产茶圣地的茶叶而得名。就像名叫“耕”的茶之出自平园台星岩叶,“刚”的茶名出自高峰青凤髓叶,“思纯”的茶名出自大岗叶,“屿”的茶名出自屑山叶,“五崇柞”的茶名出自罗汉上水桑芽叶,“坚”的茶名出自碎石窠石臼窠叶、琼叶,“辉”的茶名出自秀皮林叶,“师复、师贶”的茶名出自虎岩叶,“椿”的茶名出自无又岩芽叶,“懋”的茶名出自老窠园叶,各自专有那茶之美妙,不曾混淆,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后来各地的茶叶争相出售,有的互相盗用其名,以致真假难疼。孰不知茶的好坏,全在于制造工艺的精巧和拙劣罢了,哪里是所产地的山冈土地的虚名所能增减的呢!茶农焙出的茶,固然有先前质优而质劣的,也有先前质劣而后质优的,这也是由于产茶园地的土质变异了啊!

外焙

道尽名茶,再来看看世间所说的“外焙”之茶。外焙,即非官方的民间个人私设的制茶处所。所谓“外焙”茶,叶体瘦外、颜色驳杂、气味淡薄,和“正焙”茶相比,显然可以辨别。近年来有些好事之人,常常在装茶的竹筐里藏一半“外焙”茶,以次充好。从事“外焙”的茶工,模仿“正焙”久了,也越做越精巧,完全取法北苑、壑源“正焙”的规模,把“外焙”仿制成了“正焙”的模样,惟妙惟肖。却不知茶饼的大小虽然相同,可缺少“正焙”的风骨;色泽虽然莹润,可缺少内在的蕴味;形体虽然结实,可缺少细密的纹理;茶味虽然醇厚,可缺乏香气而显涩滞。模仿的虽然很像,可怎么能逃脱“外焙”的名声呢?虽然这样,茶依然还是有“外焙”的、有“浅焙”的。“浅焙”的茶与壑源“正焙”的茶相差不远,制造得也很精巧,颜色也晶莹洁白。点茶时,如果击拂有度,茶体也能在茶汤中立起,只是甘甜、醇厚、馨香、爽滑的味道,比起“正焙”的,稍逊一辞行。对于外焙的茶还是能够明显地辨别出来。还有一些更过分的,甚至采摘柿叶、橄榄嫩芽,同茶叶掺尽可杂起来制造,虽与茶叶相似,但点茶时隐隐有些像轻絮似的东西漂浮在茶面上,不能产生粟纹似的汤花,这正是假冒产品的明证啊!桑苎翁曾经说过:“茶中掺入草木析叶子,人喝了是要生病的。”这一点,喝茶的人怎能不明鉴别,细分辨呢。

宋徽宗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简介: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欢迎联系我们
留言内容
姓名
手机